光照與作物的生長有密切的關系。大限度的捕捉光能,充分發揮植物光合作用的潛力,將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效益。近年來由于市場需求的推動,普遍采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花卉、瓜果、蔬菜等,由于冬春兩季日照時間短,作物生長緩慢,產量低,因此急需進行補光。
中國北方大部分地處亞洲東部,屬溫帶季風型氣候。在冬春季節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的影響,有時由于冷暖氣流的交匯融合而形成雨雪。出現少則1—3天的低溫寡照,多則7至8天連陰寡照天氣。據近50年來北京地區資料統計,這種長期連陰寡照的天氣出現幾率為20%左右,近10年來為40%,近3年出現2次,為60%以上。這就是說北京冬春連陰寡照災害呈日趨嚴重之勢,已成為冬春季保護地生產的重大災害性天氣。直接威脅以日光溫室為代表的保護地生產,其表現為:
?。?)光照強度低于其補償點時有機物質的消耗多于積累,植株干質量下降,甚至死亡。即使在弱光的條件下植株的生長也表現衰弱、出現徒長。
?。?)影響開花結果。茄果類、瓜類蔬菜對光照時間與強度都有一定的要求,如西瓜光照時間少于11小時則幼果全部脫落。對光照強度要求中等的蔬菜如豌豆、菜豆、芹菜、蘿卜、蔥等。對光照強度要求較弱的蔬菜如萵苣、菠菜、茼蒿、姜等這類蔬菜要求光強較低。在北京地區日光溫室內生產茄果類蔬菜,即使在晴天情況下,由于有塑料棚幕的削減作用其光照強度也不能達到光飽和點,但可達到光補償點以上(這也是日光溫室生產的茄果類蔬菜味道偏淡的原因)。若在多云和陰天情況下,光照則更顯不足,光照強度不夠,光照時間又短,達不到補償點。因而出現光合效率急劇下降,干物質積累迅速減少,病害快速增加的情況,損失已成定局。
?。?)對連陰寡照災害程度的劃分,根據研究和生產實踐的總結,一般我們將災害劃分為3級。1。輕級:連續3天無日照;或連陰4天中有3天無日照,此時黃瓜、番茄、大椒等疫病、霜霉病開始出現。2。中級:連續4—7天無日照;或日照時數<3h連續7天以上;或1月內出現2次輕級寡照,此時黃瓜、番茄、大椒等病害普遍發生,但通過藥劑防治等措施尚可控制。3。重級連續陰天≥8天;或日照時數<3h連續10天以上;或1月內出現2次中級寡照,此時已10%一20%病害難以控制,大部出現減產,并繼續發展。